企业邮箱 | 设为首页 | 加入收藏
新闻中心
公司新闻
行业资讯
 
 行业资讯  
牛猝死!元凶竟然是它?

养的好好的牛为什么突然就死亡了?

经病原分离鉴定发现多数是由梭菌引起的牛急性死亡。梭菌属于细菌纲,芽孢杆菌科,梭菌属。梭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, 包括产气荚膜梭菌(Clostridium perfringens),气肿疽梭菌(Clostridium chauvoei),腐败梭菌(Clostridium septicum),诺魏氏梭菌(Clostridium novyi),肉毒梭菌(Clostridium botulinium),破伤风梭菌(Clostridium tetani)等。梭菌也是人和动物肠道中的常在菌之一, 能产生多种外毒素, 对人和动物致病, 是引起各种动物坏死性肠炎、肠毒血症, 人类食物中毒和创伤性气性坏疽的主要病原菌之一。

造成牛突然死亡的往往是牛魏氏梭菌病又称为猝死症,是一种急性传染病,发病率不高,但死亡率高。引起该病的原因较多,但一般认为是由牛A型魏氏梭菌(又称产气荚膜梭菌A型)引起的。临床上以病牛突然死亡,消化道和实质器官出血为特征。大小牛都可能发病,但以犊牛、怀孕牛和高产牛产后多发病,死亡率70%~100%。一年四季均可发病,但以春秋两季为主。


病  原

产气荚膜梭菌是革兰氏阳性粗大杆菌,陈旧培养物往往变成阴性,菌体两端钝圆,有荚膜,产生中间或偏端芽孢,但在人工培养时不易形成。厌气肉肝汤,36-37℃培养4-5h旺盛、产气。培养24小时,形成1-3㎜半透明,灰白色,表面光滑,边缘整齐的圆形菌落。不产生芽孢的菌株耐热性较弱, 而能形成芽孢的菌株抵抗自然环境的能力较强, 能耐煮沸1~3 h ,甚至更长, 可长期存在于土壤中。该菌能产生多种外毒素和酶类, 其致病性主要与形成的毒素有关, 目前已发现12种外毒素, 起主要致病作用的为α、β 、ε、ι四种, 根据这4种毒素将该菌分为A 、B 、C 、D 、E 五个型。


流行病学

根据文献报道, 各型产气荚膜梭菌均能引起牛产气荚膜梭菌病, 尤以A、C、D型居多。国外报道的产气荚膜梭菌病以C、D型菌导致牛的坏死性肠炎或肠原性毒血症较多。中国的产气荚膜梭菌病则以A型菌导致的牛“猝死症”为主, 也有C、D型菌致病。如陕西省20世纪90年代以来牛发病严重的县市经鉴定分离得到的菌株均为A型; 2005年新疆喀什地区4个乡共196头牛发病, 病原检测均为A型菌;1990-2000年间海南部分市县发生“猝死症”,死亡耕牛1663 头,抽检其病原为A、C型菌。E型仅见于野生牦牛产气荚膜梭菌性肠炎的报道,其发病率较高,可达42.86 %,病死率较低,为14.3 %。另外,A、C和D型的某些菌株还能产生肠毒素, 它不同于该菌的其他毒素, 是导致牛腹泻的主要原因, 可引起牛的肠原性毒血症, 犊牛最易发生。近年来多见D型菌导致牛肠毒血症的报道, 成年牛和犊牛均有发生, 该病死亡突然, 危害极大, 黑龙江、青海、云南、宁夏等地均有相关的报道。B型也可致犊牛肠毒血症, 成年牛少见。据Miw a 的报道,含肠毒素的菌株从牛肠内容物的分离率较高,可达26%,大约每分离到10株产气荚膜梭菌会发现1株产肠毒素的菌株。近几年金宇生物在我国不同地区牛场猝死牛体上分离的均属于A型魏氏梭菌,由此可见此病的发生给养牛业的发展造成严重威胁。

 

发病原因

✦ 环境因素

产气荚膜梭菌是典型的条件性致病菌, 长期以来,中国各省市都有产气荚膜梭菌对牛致病和流行的报道。大量研究结果表明, 产气荚膜梭菌在牛肠道和畜舍环境中普遍存在。中国报道的牛产气荚膜梭菌病以A型多发, 也与牛舍环境和牛体内A型菌的大量存在有关。
✦ 饲养管理因素
当畜舍环境卫生条件较差, 家畜采食被产气荚膜梭菌污染的饲草或饮水后, 菌株在肠道内大量增殖, 引发此病。另外, 产气荚膜梭菌存在于牛肠道内, 一般情况下并不致病, 但是当饲料、气候等条件发生急剧改变时, 牛的抵抗力下降, 在应激条件下, 牛肠道内的菌群失调,微生态平衡被打破, 原有的产气荚膜梭菌得以大量生长繁殖, 瞬间产生大量毒素, 毒素进入血液循环,发生毒血症(或败血症), 引起对心脏、肝脏、肾脏和脑等重要器官的毒害, 导致机体衰竭、死亡。此外, 当牛体受到创伤时也能引发该病,牛产后应激, 产道损伤污染引发产气荚膜梭菌病的报道;也有报道认为日粮构成不合理, 过多的饲喂精料, 粗纤维相对减少也是本病的诱因之一。

临床症状

根据临床特征,将牛魏氏梭菌病分为最急性、急性和亚急性三型。  

✦ 最急性型

无任何前驱症状,几分钟或1-2小时突然死亡。有的牛头天晚上正常,第二天死在牛舍内。病牛死后腹部膨大,舌头脱出口外,口腔流出带有红色泡沫的液体。肛门外翻。 

✦ 急性型

体温增高或正常,呼吸迫促,结膜发绀,口鼻流出白色或红色泡沫,全身肌肉震颤,行走不稳,狂叫倒地,四肢划动,最后死亡。  

✦ 亚急性型

呈阵发性不安。发作时两耳竖立,两眼圆睁,表现出高度精神紧张,以后转为安静,如此周期性反复发作,最终死亡。除上述症状外,有的发生腹泻,排出多量黑红色、含黏液的恶臭粪便,有时排粪呈喷射状,病畜频频努责,里急后重。 


病理变化

剖检以全身实质器官和小肠出血为特征。心脏肌肉变软,心房及心室外膜有出血斑点。肺气肿,有出血症状。肝脏呈紫黑色,表面有出血斑点,胆囊肿,肾脏肿大, 有出血点。肠内容物为暗红色黏稠液体,肠黏膜脱落, 肠系膜呈树枝状出血或弥散性出血。淋巴结肿大出血、切面褐色。A型魏氏梭菌所致的牛“猝死症”主要病变为胃黏膜脱落, 瓣胃最为明显。


诊  断

产气荚膜梭菌病的诊断, 其发病情况、临床症状、病理剖检等作为辅助方法, 但要确诊, 需进行实验室诊断。经细菌分离和毒素鉴定才能确诊。通常要经过细菌学检查、分型鉴定及毒素和抗毒素分析。抗原、抗体检测则主要针对各型菌株所分泌的毒素及其抗毒素。分型鉴定根据毒素中和试验,毒素分析及ELISA、SDS-PAGE、PCR分型等检测手段来确定各菌型。


治  疗

最急性,急性病例来不及治疗突然死亡。青霉素、链霉素、庆大霉素、红霉素、林可霉素和磺胺药对本病治疗有效。


预防是关键

✦ 加强饲养管理

首先要根据牛生长、发育、生产、繁殖等不同阶段的饲养标准提供优质科学的全价配合饲料,严禁饲喂发霉、腐败、劣质饲料。同时要特别注意精粗饲料搭配,保证提供适量的青干草。 

✦ 注意卫生消毒

魏氏梭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,一般消毒药均可杀死本菌繁殖体,但芽孢抵抗力较强,95℃,2.5h才能杀死。为了有效杀灭魏氏梭菌,牛饲养场户要坚持各项卫生防疫制度,保持牛场清洁干燥,及时清扫粪便,对场地、用具、设施要经常用火碱、石灰水、漂白粉等消毒处理,杀灭病原,适时通风。病死牛及其分泌物、排泄物一律烧毁或深埋,做无害化处理。近年来犊牛发病数增多, 对初产犊牛应注意对其脐带进行严格消毒,加强挤奶、喂奶的消毒卫生, 保持犊牛舍的清洁干燥。对产后母牛也应加强护理, 搞好饲养管理和环境卫生,降低产后发病死亡率。

✦ 进行免疫接种

发生过本病或饲养环境不太好的牛饲养场,建议进行魏氏梭菌疫苗免疫。免疫时间、剂量及方法要参照魏氏梭菌疫苗技术指导。

来源:荷斯坦奶农俱乐部

版权所有 北京天牧达种源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: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北路东方东路东方国际大厦 京ICP备14017477号-1号
OEM:201107272203261305